您浏览过的商品

建盏宋代御用茶器

发布日期:2016-08-25

 武夷山特产|武夷山特产网  欢迎访问新站点!点击上面图片访问!

 

-----------------------------------------------------

宋初茶叶多制成团茶、饼茶,饮用时碾碎,加调味品烹煮(也有不加的)。当时的饮茶已经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礼仪也越来越复杂了。宋人的饮茶法由唐人的煎茶(煮茶)演变为“点茶”,或称“试茶”,就是首先将经过半发酵做成的饼茶(团茶)碾成细末,这道工序称为“碾茶”;再将细末放入碗中,加少量水,使调和呈膏状,用茶筅搅匀,然后沏以沸水,称为“注汤”;这时水面会浮起一层白色茶沫,需用竹制的茶筅将其掠去,称为“击拂”;沸水一般分四次注入盏中,每次均须以茶筅击拂,以茶面颜色鲜白均匀,盏边没有水痕为佳。清代朱琰《陶说》曰:“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故较胜负曰:一水两水,茶色白,入黑盏,水痕易验,兔毫盏之所以贵也”。因为茶沫为白色,建窑黑釉盏的衬托效果很明显,所以能够很容易的分辨水痕,因而被广泛采用。吉州窑的天目盏更具优点,对于水的吸附性低,使水在其中凝聚性能比较好,以至于杯中液面会呈微凸状,而不像普通茶具,注入清水后,水向四壁贴近,使液面呈新月状凹入。北宋蔡襄《茶录》云:“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兔毫坯厚,久热,用之适宜”。可见兔毫盏是当时理想的斗茶器具。茶和茶具,建茶和建盏是密不可分的。建盏从品茶发展到斗茶而大行其道,演变成一种皇帝提倡的赐茶礼仪,品茶清供和斗茶雅玩。无论上至宫廷所需的御用茶盏,还是百姓僧侣的日用茶盏皆争用建窑器。

建盏(天目瓷),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该制品宋时为皇室御用茶具,传世并藏于日本的四只国宝级建盏“曜变天目”是饮誉世界珍宝。

建窑黑瓷的胎质基本特征为: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为含铁量较高所致;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遗地位于武夷山下的建阳县水吉乡,它的制品在宋代已负盛名。建盏发茶的功能是保温与活水作用的综合效果,用建盏品茗,会让人感觉水乳交融,甘润顺滑,茶性十足,韵深味浓,暗香涌动。

建盏特点:

1.建盏的特点是,制作难度大,烧成几率低,成本高。

2.建盏器型也很简单,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茶碗。简朴,但大巧若拙。

3.建盏是我国陶瓷艺术的产物。日本作为国宝收藏的八件古代陶瓷艺术品中,有四件是建盏。

4.建盏斑纹形状千变万化,斑纹有立体感和层次感,金属感,色彩随光线的强弱而突变。简单粗扑的茶碗却能透露出深邃的神秘。饱含中国文化精神,也与茶的品质相符。

5.完美无缺永远只是理想境界。建盏是宋代古人的斗茶的最佳茶器,其中体现的是粗旷之美,对于优秀建盏的某些缺陷,要宽容理解,随缘不执。

6.建盏那种自然、脱俗、静谧、枯高、简素、幽玄的美是通过质感展现出来的,这种审美标准正是宋代茶家的审美意向,如果更深入地说,这个审美观又根植于儒释道存天理灭人欲思想,追求的是脱俗的、实用的、深层次的、有内涵意蕴的美。和中国的诗歌一样,注重的是意境,而非单纯的外在形体。

建盏艺术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是纯粹的陶瓷艺术!建窑黑釉器以兔毫斑闻名,兔毫的生成是因为胎质之中铁质析出釉面、在降温时凝聚而成,如果降温缓慢而持续,则形成长条的兔毫,如果降温急促而短暂,则形成断续的斑点或者油滴斑!建盏如此高难度的制作技术反映出宋代斗茶艺术对茶具的讲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而市场的愚昧无知和傲慢,已经把古代八大名窑之首,宋代皇家专用茶具建窑所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