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浏览过的商品

炒作茶叶必将"死于非命"

发布日期:2018-08-19

 武夷山特产|武夷山特产网  欢迎访问新站点!点击上面图片访问!

 

-----------------------------------------------------

  这几年武夷山茶的炒作应该可以说只有第二永远没有第一,一个比一个会炒作,几十万,几百万一斤的茶叶,试问几个人喝?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

  作者:胡立彪

  唐代诗人然曾发“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之慨。若他知道现如今茶已沦为俗人泛“炒”之物,其香早为铜臭所染,恐怕棺材板都压不住了――近日,新华社发了一篇剑指“天价”茶炒作骗局的报道,让人们一睹茶叶市场乱象。

  报道称,产自福建武夷山牛栏坑的一种名为“牛栏坑肉桂”的茶叶很受市场追捧。茶商们关于该茶的宣传五花八门,有的甚至相互矛盾。例如,有说其“霸气十足”,也有说其“优雅细腻”,还有说其带有“山谷的花果幽香”……所有这些“品质”描述都是为了推高茶价。而在这一点上发挥关键作用的,还是“物以稀为贵”的市场法则:“牛栏坑肉桂”核心茶园面积不到2公顷,产量只有500多千克。这点茶卖给拥有全国门店和连锁店的大品牌茶厂,一个品牌店能分到0.5千克就不错了。所以,“牛栏坑肉桂”的市场价格一天天攀升,最便宜的也要几千元/千克,贵的可达数万元及至几十万元/千克。

  东西贵,利润高,问题就来了。按照常理,“牛栏坑肉桂”产量如此之小,一般人根本买不到。然而现在市面上这种茶却并不少见,稍微有点档次的茶店都有卖。不用想就能明白,这其中多是假货。据业内人士透露,现在有很多人在做仿制“牛栏坑肉桂”茶的生意,他们收购普通肉桂茶或其他品种茶叶,经过焙火加工,贴上“牛栏坑肉桂”标签,就可以标价上万元出售。有的茶商还自编茶名故事,炒作所谓的“山场茶”“大师茶”等品种茶,还创造出“唐僧肉”“龙肉”“五花肉”“山羊肉”等千奇百怪的“花名”以为噱头抬高价格。虽然卖着“天价”,不少“牛栏坑肉桂”的外包装上却连厂家名称、商品商标、生产许可证等基本信息都不全。有的很简陋地在华美的茶罐外贴上“武夷岩茶牛栏坑肉桂”的字条,有的仅在外包装上标注茶商名称和“牛栏坑肉桂”字样。连作假都这么不认真了,表明这个市场已经习惯于假,其问题之严重可想而知。

  其实,“牛栏坑肉桂”茶炒作及假货充斥的问题,只是当前国内茶叶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龙井、铁观音、大红袍、金骏眉、老白茶……传统名茶有一个算一个,谁没被炒过?谁没卖过“天价”?又有谁没被大量假冒?一旦假货充斥,其必然恶果是形成所谓的“柠檬市场效应”,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消费者因无从选择而放弃选择,真品声誉遭到毁灭性的伤害。普洱茶的遭遇就是典型的例子。它曾一度被视为“茶界茅台”“茶中黄金”,亦有“开店就开茶叶店,存钱不如存普洱”的说法流传,足见其炒作之盛。但最后被吹起的“普洱天堂”却如泡沫般破灭,普洱茶跌至白菜价,大量普洱茶加工企业倒闭破产。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任何市场都可以存在“天价”产品,茶叶也一样。“天价”茶可以满足人们的身份需求。近些年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高档茶就像高档酒一样逐渐受到市场追捧。这很正常。比如西湖龙井,茶商精选茶产区和茶树,并对茶叶进行精加工,生产出数量有限的顶级好茶,完全可以卖出高于一般茶叶很多的好价。这可以称为茶叶产品的奢侈品化,符合市场规律。不过,由于到底什么样的茶才算好茶,自古至今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传统茶叶生产过于强调产地、工艺和个性化差异,消费环节又过于看重不同地域甚至不同茶师工艺的细微差别,这种“反标准化”的茶文化自然也不利于标准的形成和标准化管理。缺少标准规范,各市场主体必然会各行其是,而天价茶、山寨茶、以次充好、以旧掺新等市场潜规则就很容易形成,以至于整个茶市场长期处于混乱状态。

  我们看到,目前国内茶叶行业并没有可以对茶叶真假及其价值进行权威判定的机构,也缺乏科学的认定标准,茶叶的品级、价格等大都是各家茶叶生产厂家自己根据质量等级进行评定,属于“自说自话”,均不具市场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虽然相关部门也会对市场上销售的茶叶进行抽检,但主要是检查茶叶农药含量是否超标,以及包装是否符合标准,而茶叶的质量抽检力度由于缺少检测手段等原因显得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关于市场准入、商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销商台账、索证索票、消费者投诉等方面的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无法对产品进行有效追溯,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很难召回产品和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而要管好这个市场,让茶叶回归“用来喝”的产品属性,第一要务是建立完善相关法规标准,治理“炒”茶、假茶等乱象。在此基础上,引导茶叶生产走标准化发展之路,通过培育茶叶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茶品牌,让中国茶产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真正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