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浏览过的商品

金针梅原料全部来自于大红袍等优良茶树品种的芽头

发布日期:2013-08-16

 武夷山特产|武夷山特产网  欢迎访问新站点!点击上面图片访问!

 

-----------------------------------------------------

“种好半年粮”。 品种是确定品质的重要因素。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选用良种是提高茶叶品质和质量、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在漫长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中国人民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我国现有茶树品种600多个,到2003年12月31日,共有经国家级审认定的品种96个,省级审认定的品种达118个。优良茶树品种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带有综合性。但重要的是品质要佳,丰产性要好,适制性要广,适应性和抗逆性要强。

 

一、优良茶树品种的特征特性

 

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系统的科学研究表明:凡优良茶树品种均有一定的特征特性。

(一)优良茶树品种的特征

1.树型:植株生长健壮,在密植或常规状态下,树型呈直立或半开展状态;

2.分枝:数量适中,枝条粗壮,分枝呈35-45度角;

3.新梢:梢要长,着叶数多,叶片分布均匀,不重叠;

4.叶片:大小适中,叶片着生角度小,叶厚,光能利用率高,叶面隆起,光泽度好;

5.芽:要肥壮,茸毛多,芽叶密度大,生长整齐;

6.花果:越少越好,以保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营养生长。

(二)优良茶树品种的特性

1.新梢生长期长。即新梢发芽早,休眠迟,轮次间休眠时间短;

2.育芽能力强。芽头生长速度快,再生能力强,发芽轮次多;

3.抗逆性强。可以在各种不良环境下正常生长;

4.生殖能力弱。以免过多地开花结实影响芽叶产量。

 

二、金针梅茶树良种

 

福建武夷山茶树品种丰富,在数百年的选育过程中,积累了一批盛极时代的优良品种,如“四大名丛”、肉桂、水仙等,金针梅就是从这些优良品种中,经过反复的比较试验,选择确定了紫芽大红袍、名丛白鸡冠、紫阳灵芽、松针雀舌、仙霞梅占、名丛铁罗汉等良种为自己的当家品种。


紫芽大红袍  

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晚生种。

大红袍系武夷岩茶中的“茶中之王”。相传在明末清初时就有采制,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关于大红袍母本所在地点,有不同的说法。蒋叔南在其《游记》中说:“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寺不满一斤。天游观亦十数两尔。”说的是:天心、天游二岩都有大红袍。再一处就是现在九龙窠刻石命名的大红袍,这是寺僧怕游人乱采真本,而在较难攀登的半崖上,求当时的县长吴石仙于1927年所刻。林馥泉于20世纪40年代调查称:“得寺僧信任,看到最后一棵大红袍真本在九龙窠的岩脚下,树根终年有水依岩壁涓涓而下,树干满生苔藓,树极衰老。”第三处据说在北斗峰。据20世纪60年代崇安茶场调查,在北斗峰采集得到大红袍,命名为“北斗一号”。大红袍的生长不止一处,现在以长在九龙窠悬崖上的6株为正宗。该处大红袍原只有4株,1980年建九龙窠名丛园时,在大红袍原处联接石砌填土梯层,又补植母树大红袍2株。

 

    关于大红袍的命名也有不同的说法,一是说大红袍生长于悬崖之上,每年采摘时节,需训练猴子攀崖采摘,猴子身着红背心,因而得名。另一说为相传唐代初年,有一个秀才进京赶考,路过福建武夷山,夜里借宿在天心庙。半夜时分,秀才突然腹痛难忍,庙里的住持急忙泡出一碗茶叫秀才喝下,秀才顿觉一身轻松。后来,秀才金榜题名,考取了状元。衣锦还乡,将红袍披在了那棵解除他病痛的茶树上。

   现在,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大红袍的嫩芽呈紫红色,因而得名。陆羽在《茶经》中说:“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为体现其内在品质,民间也称之间为紫芽大红袍。

特异的品质得之于特殊的生长环境。大红袍母树生长于天心九龙窠的悬崖绝壁上,两旁岩壁耸立,日照不长,温度适宜,终年有涓涓细泉滋润茶树,由枯叶、苔藓等植物腐烂形成的有机物,可以肥沃土壤,为茶树补充营养,使其天赋不凡,品质超群。

林文治曾说:“武夷的名胜古迹,大部分分布在慧苑坑、牛栏坑和马子坑,这是盛产名贵品种的地区。天心岩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说是全福建武夷山茶区之中心,“茶王大红袍”就是生长在九龙窠石崖上。九龙窠位于一个幽深的峡谷内,由九条石骨活似龙行而得名。石缝中涓涓涧水,山泉长年流穿附近之茶树,才生得奇种。”



   20世纪80年代,大红袍经人工繁育成功,经专家鉴定,无性繁殖的大红袍保持了原有大红袍的品质,通过20多年的试制提高,其制作工艺日益精湛,无性繁衍的速度加快,现已批量上市。

   大红袍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或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深绿,有光泽;叶脉沉,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质较厚脆,叶齿较锐且深密,叶尖纯尖,芽叶紫红色,茸毛尚多,节间短。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抗害性与抗旱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较高。春芽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3%,茶多酚24.8%。儿茶素总量18.20%,咖啡碱4.2%。制乌龙茶品种优异,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高雅、清幽馥郁芬芳,微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香味独特,“岩韵”显,是福建武夷山茶之珍品。制红茶滋味独特,耐冲泡,口感好。

(二)名丛白鸡冠  

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晚生种。

   白鸡冠系福建武夷山传统的“四大名丛”之一,原产于慧苑岩之外鬼洞中。相传白鸡观早于大红袍,明代已有。当时有一知府携眷往武夷,下榻武夷宫,其子忽染恶疾,腹涨如牛,医药无效,官忧之。其后有一寺僧端一小杯茗,啜之特佳,遂将所余授病子,问其名,则为白鸡冠也。后知府离山赴任,中途子病愈,及悟为茶之功。于是奏于帝,并商其僧索少许献于帝,帝尝之大悦,赦寺僧守株,年赐银百两,粟四十石,每年封制以进,遂充御茶,至清亦然。后民国继起,清帝逊位,白鸡冠亦渐枯槁,好事者咸谓尽节以终。其后又从旁,发芽生枝。现存者为其系之后代。

  名丛白鸡冠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片较大,长椭圆形。为“叶色略呈淡绿。幼叶薄绵、绵为绸,其色浅绿而微显黄色,白鸡冠由此而得名。”叶面开展,叶肉与叶脉之间隆起,叶质较厚脆,叶缘平或微波,叶齿较稀浅纯,主脉粗显、叶尖渐尖,芽叶肥壮,黄绿色,叶背毛厚密。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较强。春芽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适制性好。制红茶,条索紧实,色泽黄褐,香气悠扬,醇厚清质爽,品质优异。

   (三)紫阳灵芽

有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原产安徽省祁门县。该品种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水平或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色绿带紫,有光泽。叶面隆起,叶身本,叶缘平、叶齿锐浅,叶尖渐尖。叶质较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芽叶生育力强,持嫩性好。春茶一芽二叶干样含氨基酸3.5%,茶多酚20.7%,儿茶素总量15.6%。咖啡碱4.0%。制作红茶,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滋味醇厚鲜爽,香气似果香。适应性、抗害性强,产量较高。

(四)松针雀舌

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晚生种,混倍体。该品种原产福建武夷山九龙窠。20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大红袍第一丛母株有性后代中选育而成。植株适中,树姿较直立,分枝密,叶呈稍上斜状生。叶片较细长,呈披针形,叶色深绿,叶身稍内折,叶质厚脆,叶脉显,叶缘微波,叶齿细密深锐。齿间有小朱砂点,芽叶紫绿色,节间较短。芽叶生育力中等,发芽密度较大,持嫩性强。扦插繁殖力强。制作红茶,条索紧实,香气馥郁,芬芳幽长,味醇甘爽,制优率高,品质佳。

(五)仙霞梅占

无性系。乔木型,叶中类,中生种,混倍体。该品种原产福建安溪县芦田镇三洋村。因在仙霞关一带栽培有近100年历史而名。

 

该品种植株较高大,树姿直立,主干较明显,分杖密度中等,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型,叶色深绿富光泽。叶面平,叶缘平,叶身内折,叶尖渐尖,叶齿较锐浅密,叶质厚脆。芽叶绿色,茸毛较少,节间长。芽叶生育力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6%,茶多酚27.5%,儿茶素总量18.1%,咖啡碱4.4%。抗旱性强,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产量高。制作红茶,条索紧结,汤色金黄,味独特,似兰花香,耐冲泡。

(六)名丛铁罗汉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

《闽产录异》载:“铁罗汉为武夷宋树名。”是福建武夷山最早的名丛。

关于铁罗汉名称的由来,传说不一,但民间比较认同的则是:福建武夷山慧苑寺有一僧人积慧,通晓茶叶制造技术,因身体强壮、肤色黝黑,众人称之“铁罗汉”。一日他到慧苑岩下,发现蜂窠坑的岩壁上有一株茶树,便采下树上嫩芽带回寺庙,制成岩茶,冲泡后味特殊,带焦糖香,众人便以积慧之名称之为“铁罗汉”。

陈龙《闽茶说》载:名丛铁罗汉母树在福建武夷山有两处:一说在慧苑的鬼洞(也叫蜂窠坑),所在之处为崖壁间一条长仅丈许、狭窄的隙地上,边上有一小涧,流水潺潺,终年不绝。另外一说是长于竹窠岩的长窠两端最后一梯园的北角外面,位于三仰峰下。据说这一处的树品不唯高于鬼洞那一株,而且它有特殊的香味,甚至比大红袍还要胜一筹。至于鬼洞的铁罗汉名丛,高3米余,也是长身玉立的大树,叶阔而长,色褐绿,幼叶绵软嫩绿,花期比较迟。铁罗汉也有沉重如铁、味甘香高的特点。铁罗汉在1914年时,市价卖到每斤8个银圆,价钱最高的曾经卖过1两10个银圆,即一斤要160个银圆!其贵如此,仍风行各省,清人胡朴安评之为“工夫茶之最上者”,又说它是绿茶,这一点与郁达夫对铁罗汉的描述大有出入,后者云其“非红非绿”,半发酵的茶罢了。

据《福建茶叶》介绍,惠安施集权茶店于19世纪中叶经营武夷岩茶,所创制的多种商品茶中,以“铁罗汉”最为名贵。因为施氏茶店的“铁罗汉”用武夷茶叶陈茶作原料,可以治疗热病,并且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对当时在惠安一地流行的瘟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深受推崇,而更成为沿海渔民居家出外的必备品。当时,闽、粤两省嗜好铁罗汉的人很多,现在则不多见了。

解放后,“铁罗汉”还有生产,不过很少,近年来又开始恢复发展。

铁罗汉植株较高大,树姿半张开,分枝较密,叶水平着生,叶呈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具光泽,叶质厚脆。育芽力较强,发芽较密,芽叶黄绿色,有茸毛,持嫩性强,适应性强。杆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春芽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9%,茶多酚29.7%,儿茶素总量19.7%,咖啡碱3.7%。制红茶条索紧结,肥壮匀整,汤色橙黄明亮,滋味醇爽,香气浓郁幽长,带糖香,品质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