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特产|武夷山特产网 欢迎访问新站点!点击上面图片访问!
-----------------------------------------------------
五步蛇又名蕲蛇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名“白花蛇”。寇宗爽谓:“诸蛇鼻向下,独此蛇鼻向上,背有方胜纹,以此得名。”《本草纲目》撰白花蛇的释名为蕲蛇。李时珍曰:“湖、蜀皆有,今惟以蕲蛇擅名。……其蛇龙头虎口,黑质白花,背有二十四个方胜纹,腹有念珠斑”。自宋以来白花蛇、蕲蛇的药用是同一种动物。
1 蕲蛇
1.1 来源
为脊椎动物门,爬行纲,有鳞目;蝰科动物五步蛇ASkistrodonacutus(Cuenter)的干燥体,因毒性剧烈,人被咬伤后,行走五步即死,故有五步蛇之称。
1.2 经验鉴别
呈圆盘状,盘径17-34cm,体长1-2m,全体具鳞片,头呈扁三角形,颈部明显,口较宽大,习称“龙头虎口”。上颂有长毒牙1对,折断中空,通毒腺,毒性剧烈,吻端向上翘起,习称“翘鼻头”。眼后有一条黑色斑纹,背部两端各有黑褐色和浅棕色组成的“八”字形斑纹24个,上部18个,靠尾部6个,其中“八”字形顶端在背部中线上衔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衔接,呈交错排列。腹部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念珠斑”。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尾下鳞交错排列。气腥,味微咸。以条大、头尾齐全、花纹明显、内壁洁净者为佳。一般蛇肚不大,而蕲蛇肚肥大。这也是区别其他蛇的特征之一。
2 易混品伪品的经验鉴别
2.1 蝮蛇
为同科动物蝮蛇Agkistrodon halys(Palls)。呈圆盘状,体长可达0.8m,头略呈三角形,无眼下鳞,上唇鳞一枚人眼眶。头背部有大且形对称的鳞片,背鳞起棱,鳞片长椭圆形,体背色斑变化较大,一般呈交互排列的褐色圆形、类方形斑;或呈波状的横斑纹,腹面灰黑色,有许多不规则的黑白色斑。背鳞乳突长三角形、长条形或多角形。
2.2 烙铁头
为同科动物烙铁头Trimeresurus mucros quama—tus(Cantor)的干燥蛇体。呈圆盘状,体长约1 m,头呈三角形,吻端较窄,头部均为小鳞片,头顶部有“∧”形褐色斑纹,背鳞具棱,瓜子形,鳞片乳突三角形、菱形和多角形。躯干部背面棕褐色。在背中线两侧有并列的暗褐色斑纹,左右相连而成链状。腹面灰褐色,有多数斑点。
2.3 山烙铁头
为同科动物山烙铁头Trimeresurus monticolaGuenther的干燥蛇体。呈圆盘状,体长0.5-1 m,头较短,长宽几乎相等。吻端较圆钝,头背部均为小鳞片,浅褐色或灰白色,背鳞平滑或微起棱,棕褐色。有两行略呈方形的黑褐色斑块,左右交错排列,有时相连成城垛状纹。腹面浅褐色,散有深褐色斑点。
2.4 蝰蛇
为同科动物蝰蛇Voprea russelli siamensis Smith的干燥体。呈圆盘状,头盘于中央,略呈三角形。上唇鳞10-11枚,口内有管状毒牙。头背皆为起棱的小鳞片,背部棕黑色,有三行镶浅黄边缘的黑褐色圆斑。背鳞中段29行,起棱。腹部灰白色,尾短。
2.5 草原蝰蛇
为同科动物草原蝰蛇Vopera ursine rinadi(Christoph)的干燥体。呈圆盘状,头盘于中央,略呈三角形。上唇鳞9枚,口内有管状毒牙,头背皆为起棱的小鳞片。背部棕灰色,有锯齿状斑纹,背鳞中段19行,起棱。腹部棕灰色,两侧有点状黑斑纹。尾短。
2.6 掺伪品
2.6.1 蕲蛇皮的拼接品:以蕲蛇皮与其它杂蛇粘合而成。本品头和背部可见拼接的痕迹,其掺假部位皮与肉的交接处多少有些分离,可将皮肉分开,即可见到纵贴的杂蛇。掺伪多在蛇的中段,头尾少见。不剥蛇皮,折断蛇身,亦可检出。
2.6.2 掺人铁物:在鲜蛇加工时掺人铁丝、铁钉等,干蛇不易加人,可仔细观察蛇背部有无异常突起点,如有可将蛇折断检查或用磁铁检测。
2.6.3 掺人石块:多见于蕲蛇的颈部不破处。掺人淀粉:是用注射器将淀粉浆注入蛇体后干燥,外观丰满,质地沉重,其头尾与蛇体肥瘦差异较大,折断时可见皮肉间有褐色和类白色块末,既是淀粉粒,碘试剂观察呈蓝黑色。
以上几种掺伪品,也可用灯光进行鉴别,蕲蛇在适当的灯光下呈半透明状,可清楚看到骨与肉的均匀排列。如有掺假即可发现斑块或黑影。
武夷山土特产网 武夷山特产网 513TC.com @ 201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