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特产|武夷山特产网 欢迎访问新站点!点击上面图片访问!
-----------------------------------------------------
沉香再现的武夷龙须茶
邹全荣
武夷山茶业蓬勃兴起,便让一些寂寞了些许年头的传统工艺茶,沉香再现。曾一度热销东南亚的武夷龙须茶,经当代茶人的挖掘、开发后,其产品又成新宠。世界遗产地武夷山,有着生产制作龙须茶的悠久历史。其制作工艺已成为民间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中村野寺院所生产的武夷龙须茶,曾畅销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至今留下了不少可贵的人文资料。
武夷龙须茶有一段神奇的传说。人间仙境武夷山,有许多神奇的嘉木,凤凰也喜欢来栖息。一次,卧于九龙窠看守大红袍的那条龙,被一只凤凰叫醒了。那凤凰对龙说:“武夷山东面的梅溪一带有高大的梧桐树,是我梦寐以求的栖身之处。我听仙人说,九龙窠有几株神奇的茶,凡夫俗子是不能享用的,于是我就独自飞翔过来,想看个究竟。”飞累了的凤凰栖身在九龙窠的一棵大茶树上,那茶树就是大红袍。九龙窠的龙兄龙弟也想与凤凰见一面,凤凰的突然到来,让厮守九龙窠的他们喜出望外。龙哥告诉凤凰:“这茶树是我们的命根,我们九兄弟一直厮守着,它是皇帝享用的神茶。”凤凰向龙哥龙弟们讨要茶苗。龙哥哥就从自己的嘴角拔下几缕龙须,对凤凰说:“凤凰妹子,你种下茶苗时,也要把我的龙须一同种下。然后再找海清大帝显灵,你的茶苗就种得活!”种茶那阵子天大旱,海清大帝为她们显灵,招来了及时雨,浇灌着被日头晒得滚烫的梅溪沙洲地,九龙窠的茶苗种活了。凤凰恳求海清大帝:“我们要下凡人间去,像茶山上的茶园姑娘一样采茶做茶!请您显善显灵吧?”海清大帝对凤凰说:“你下凡人间去,只要是真诚为乡民行善,这等好事我一定成全你们”。凤凰摇身一变,变成了茶园里美丽的村姑。她们终日里忙着栽茶采菜制茶。地方官把龙须茶当作御茶奉献给朝廷皇帝品尝,皇帝一听说茶名含有“龙须”二字,龙颜大悦,遂御赐庙名“显善”。
清朝康熙五十六年(1717),崇安县令陆廷灿在《续茶经》中写道:“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洲茶名色有莲子心、白毫、紫毫、龙须、凤尾……等类。”由此可见,武夷龙须茶迄今已有近300年历史。陆廷灿对武夷龙须茶采制方法也作了简明的叙述:“摘初发之芽一旗未展者,谓之莲子心。连枝二寸。剪下烘焙者,谓之凤尾龙须。”每年谷雨后至立夏前,采摘新梢长达10—13厘米的一芽三、四叶为原料。采摘对应顺序轻放,及时送到茶厂加工处理。加工工艺与岩茶类似,主要有萎凋、杀青、揉捻、理条、扎束、干燥、装箱。
龙须茶常用于显善庙会祭祀活动。因此,每到茶期庙里制做龙须茶时,需一些强壮劳动力来帮工。萎凋、杀青等重体力劳作就由僧人承担了。僧人们能把握好萎凋和杀青工序,深知此工序是形成龙须茶品质的前提。僧尼将采回的芽梢薄薄地摊晾在竹席上,放置在室内进行自然萎凋,或先在室外进行日光萎凋后再行自然萎凋。当叶片呈半柔软叶片呈下垂状态、叶面光泽消失时,清香透露,即为适度。用手工杀青后的茶叶要乘热揉捻,揉至叶卷成条,茶汁外溢即为适度。因龙须茶讲究造型,工序独特,理条扎束是一道心细手巧的工艺,这道工艺大都是由显善庙里念经用斋的尼姑来完成的。她们精心地理条、扎束,完成了龙须茶造形的关键过程。扎束技术的好坏和速度的快慢,左右着龙须茶的品质风格。
僧尼们先将经摊凉、茶汁尚未干的揉捻叶,一一理直,整齐平放在竹匾上,分上、下两层,长的茶条放下层,短的放在上层,一些短碎的茶梗和叶片,也被巧妙地夹在上下层之间,然后两端用红色或绿色的彩丝线绕扎,用剪刀将基部修剪整齐,再将两把合并。为什么要合并呢?民间认为龙须与凤尾恰似九龙窠龙哥哥与凤凰姑娘的配偶,因此用两束茶捆成一札,再用另一彩色丝线扎紧。用五彩线的寓意,也就是为了强化龙须茶的神奇色彩。制作中的茶叶,有微散开的,恰似凤尾。于是一束茶中,都具有“龙须凤尾”的形状。扎好之后的龙须茶,要马上进行烘焙工序。龙须茶是以低温烘焙为主,烘焙中还要多次摊凉回潮,然后补火包装。
清朝后期,具有参禅、悟道、修行、礼佛、祭祖等功能的龙须茶,遂使武夷山的寺院宗祠开辟茶园栽培,纷纷效仿加工,后称其为武夷龙须茶了。随着武夷龙须茶产量的骤增,武夷龙须茶它已不仅仅是寺庙宗祠所用的茶了,它成了市场需求量很大的宗教礼品茶。汕头、潮州、福州等地的茶商来武夷山采购龙须茶,出口到香港、澳门及新加坡等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近十多年来,随着港、澳、台民间友好往来与日俱增,武夷龙须茶成了海外同胞拜谒先烈、寻根祭祖的礼品茶。武夷龙须茶在国内外各地茶市上大量流通,促进了武夷龙须茶工艺更加精细,品质更高。如今,武夷山的茶艺师们,仍传承了龙须茶的传统制作工艺,采用原生态茶叶为原料,注入人文内涵,让龙须茶成为武夷茶中的佼佼者。
武夷山土特产网 武夷山特产网 513TC.com @ 2011~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